时间:2023-04-10 15:31:55 | 浏览:663
房地产软着陆怎么会和新能源汽车联系起来呢?因为房地产产业规模太大,汽车产业的规模同样也很大,这是接盘房地产的基础。
其次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从美国和日本的汽车产业规模比较,中美日的人均汽车拥有量分别是0.2/0.8/0.6,美日汽车寿命平均约13年,中国和日本人口密度接近,以日本为目标,中国每年汽车产销至少还能提高2000万,间接带动1亿的新增就业。
另外一点就是中国对新能源有更高的节能要求,就意味着自动驾驶会成为必然,自动驾驶的基础又是车路协同,就需要对现有的道路基建进行升级,新增的这部分基建又能对接房地产的基建。
总之一方面新增就业,一方面扩大基建,应对房地产下滑,能使房地产实现软着陆。
有的人,为了给房地产站台,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。近期,某媒体爆了个大新闻:“房价结束11个月连跌,住宅均价上涨4.1%,住宅销售面积增速大幅回升26.2个百分点”一些自媒体也开始起哄,搞出一些骇人听闻的标题:“大会定调,房价又要涨了?”“房价
#2月财经新势力#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579篇原创文章2023年,就在多地楼市出现明显复苏,中介和舆论开始躁动,准备酝酿和迎接新一轮似乎即将到来的房价行情的同时,一些关键而又微妙的国家动向,正在发生。关于楼市回暖这事儿,值得开篇展开聊几句。年
一向敢言的李蓓,通过“私信”发声!渠道获得的半夏投资最新运作报告显示:李蓓日前已开始“埋伏”上市房企,并维持超10%的地产股总体持仓比例作为底仓。上述持仓结构对3月份基金净值产生了一定“影响”。然而,这位对冲基金掌门人有较大自信,她对持有人
房地产行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,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,房地产行业大规模开发投资快速增长,但房地产行业两极化情况愈演愈烈。刚需的用户盼着降房价,投资的用户盼着涨。而房地产作为一大经济支柱涨也不是降也
在房地产的确有逐步回暖之意的当下,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?我觉得特别是此时,更应该冷静反思,未来的房地产到底应该为哪些人服务。还有多大空间,到底是针对谁?一边是房地产秉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毫不动摇,另一方
2021年,全国房地产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,商品房销售额达18.2万亿元,烈火烹油之时,下坡路危机已至。2022年,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局,规模已经筑顶,利润持续下降,对许多房企来说,这是极其艰难的一年,而那些身在房地产行业中的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房地产产业链条长、涉及面广,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。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年房地产数据,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,比上年下降10.0%;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37万平方米
不平凡的2022即将落幕,如何概括这一年的房地产行业?疫情冲击、民企爆雷、销售下滑、调控放开......风云动荡之际,唯有一个“变”字能贯穿始终。行业调控思路在变,信贷政策、购房门槛都一松再松,对企业也从救项目变为稳优质主体。企业的生存处境
汽车圈素来有“冬训牙克石,夏练吐鲁番”的说法。去年冬天,懂车帝在内蒙古牙克石完成了业内最大规模新能源冬季测试,对41款新能源车在极寒天气下的续航、低温充电等表现进行了检验。时隔半年多,我们来到了新疆吐鲁番,一同到场的还有41辆热门新能源车。
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9日讯 早盘市场呈现震荡下挫态势,午间三大指数集体收跌。午后A股小幅下探陷入横盘整理之中。总的来看,今日大盘全天调整。截至收盘,沪指跌0.53%,报3048.17点,成交额3068.61亿元;深成指跌0.79%,报110